我们的观点:特权是什么?
好久不做小调查了,上次做的还是关于审美观的“我们的声音:美是什么?”。最近断断续续做了一个关于特权的小调查,问题如下:
你认为特权(privilege)是什么?它是天生的还是习得的?它有哪些表现? 基于性别的特权有哪些?快来告诉我吧!
大家的反馈很踊跃,每个人回答得都很认真,也详细回答了我追加的问题,谢谢你们!下面是我们收到的反馈:每个颜色的背后都是一个不同的真实的小伙伴:
特权就是只有特定特定的资格才能得到的权力,像性别特权就是只有特定性别才能享受的权力。它是文化、习俗等附加的。表现为有特权的一方才能做某种事情。性别特权从一个的出生就开始了,女孩可能被选择不要出生或者出生后弃养,或者被区别对待,男孩则是欢天喜地,众望所归,百般疼爱。幼儿期,女儿就不能爬树,不能乱跑,不能用蓝色。男孩不能随便哭,不能害怕,不能内向。上学了,女孩数学不好就是天生,男孩数学不好就是没努力,语文不好就是天生的。中学了,女生选理科就有人议论纷纷,男生,选文科就是学习不好,才去的。成年了,女生拼事业被说抢别人饭碗,男生努力工作就是有责任心,有志气。太多了,先写到这儿吧。
习得的,大多数是在社会规范教化下形成的。比如说只有女生才能化妆甚至打扮,男生只要化妆、穿耳洞等就会被指责为娘;女生不能岔开腿坐,男生不能并腿坐,都会被指责;男生不爱整洁干净是可以被接受的,女生却更不能被接受等等。
特权就指集体中的相对于个体而言的权益不平等现象。它是习得的。它的表现有,在日常生活中某些人通过压榨其他人而满足自己的欲望。比如看病插队。基于性别的特权有,大学很多理工科专业对女生的录取分数要求苛刻。社会很多职业只招男生.
基于社会结构而不是个人能力的额外获得,以及额外获得的权利。不是天生,也不是习得,是被赋予的。表现在资源分配的不公,社会地位的不平等。
性别的特权就太多了吧!归根到底两句话,得到了什么?(特权的内容)怎么得到的?(特权的结构) 就像性别打结里说的,特权是一种结构性问题,没人能跳出。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统计数据,就是说中国女性的高等教育普及率比男性还高,女性工作参与率也排在世界前列。但是中国女性的从政率和企业高管却排在世界100多位。我认为中国男性最大的特权就在于工作的升迁,中国女性的高工作参与率+低高管率两者结合显示出中国女性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在事业上有升迁机会的女性群体。
有人问我:你小学时不就特别喜欢讲黄色下流段子的吗?怎么今天再也不讲了?一下子变得这么严肃啦?我:因为我怕遭到报应啊。现在我们都是这么大的人了,早该懂事了。如果我今天还要讲黄段子甚至当着异性的面讲黄段子,那么今后别人就会学着我的样子对我未来的妻子和孩子讲黄段子,甚至流氓不光会学我的样子对我未来的妻子和孩子讲黄段子,他们甚至还会强行性侵他们。佛教有一句话“淫人妻女者,其妻女必被人淫”,如果我现在还要讲黄段子,虽然我还没有“淫人妻女”,但是我害怕我未来所遭到的报应也会和“淫人妻女者”所遭到的报应一样。所以我现在坚决不讲黄段子了。如果大家都不想遭到报应的话,就不要讲黄段子吧。要谈两性生理和心理问题也应该基于性别平等平权的立场上严肃地谈。
我认为特权是一个群体对另一个群体的“凌驾”,意识也好行为也好,都是在欺压。它是天生的。就好像在家务中,爸爸只要洗了个地就会被说“勤劳”,而其实往往妈妈做的要多的多,可是人们总是自动忽略,仿佛这是女人“分内事”。还有社会对男人总的规范及约束,往往宽容过女人。好像男人累就很辛苦的样子,而女人累就不当回事理所应当。
特权最可怕的是不自知。
我记得有一个故事:在一个讨论会上大家说早上照镜子的问题:一个白人女人说自己看见了女人;黑人女人说我看见了黑色女人;男人说:我只看到了人;故事可能不准确,但是很反应特权就是别人得到并不理所当然的权利而权利人可能并不自知。
特权看似是天生的,因为当今社会下,人生而存在地位阶层“差别”,有些人自然也就享受一些特权。 但是,反推历史,我们可以明白特权是习得的,因为人与人在社会生产中的分工不同,比如男性和女性;或者是在社会大分工时占有生产资料的多少等而产生了不同,比如资本家和工人。
具体的特权表现在在生产、家庭中的话语权,在道德上的解释权。 关于性别,最多的便是男性在所谓“家庭道德”上对女性的制约。
我覺得特權就是一小撮人所擁有的權利,就比如說:你是男孩、父母健全(而有些人可能是孤兒或從小屬於單親)、家庭溫暖(可能有些人生來孤獨,從沒有感受過來自身邊的溫暖和快樂)、家裏很有錢(可以給你提供很好的學習氛圍和購買力,而有些貧困家庭也許就因為缺了那麽幾百塊錢就讀不起書、吃不起飯)、家裏都是當官的、家裏全是藝術家等等,這些都屬於隱藏在生活中卻顯而易見的特權!
我觉得特权是习得的,是特殊的权利,是少数人的权利,是基于某些条件而获得的权利,变现为高于他人,特殊性,少数人。有时候觉得特权是不公平的,但是有时候又觉得某些人用钱买了特权好像又是公平的。关于性别的特权是…女性优先…暂时想到这一条。
是天生的也是习得的。男人天生好破坏,体力比女人大是男权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社会再多的利他教育,对多数来说都不如利己重要,为了利己,暴力运用在缺乏足够约束下就自然而然发生,得到男性特权。
我眼里的特权是:为小部分人拥有的权利,具有相对性和阶级性。我认为特权是后天习得并非天生得来的。因为整个社会都是构建的,具有文化性,任何特权的形成都是被塑造形成而非自然产生的。基于性别上的特权:家庭生活中,男性拥有可以专于工作免于家务的特权;拥有掌控妻子身体自由的特权;拥有性事上的主控特权。职场生活中,相比女性,男性拥有更多晋升高层的特权;男性拥有一定程度对同级别女性管控的特权;拥有在同等工作上享受更多薪酬的特权。个人发展中,相比女性,男性拥有更多自我发展的特权,女性则因各种原因中止或失去发展机会;拥有在不同领域学习资源更丰富的特权,女性则被限制在特定的几种专业领域中。
特权看似是天生的,因为当今社会下,人生而存在地位阶层“差别”,有些人自然也就享受一些特权。 但是,反推历史,我们可以明白特权是习得的,因为人与人在社会生产中的分工不同,比如男性和女性;或者是在社会大分工时占有生产资料的多少等而产生了不同,比如资本家和工人。
具体的特权表现在在生产、家庭中的话语权,在道德上的解释权。 关于性别,最多的便是男性在所谓“家庭道德”上对女性的制约。
除了法律规定的基本的right都是特权。但是,是特权不意味着不正当,特权就是要靠竞争获取的。例如,九年义务教育现在可以视为right,但是上大学,上个好大学,就是不同程度的特权。社会资源是很有限的,并且通常我们还是认为平等与效率一定程度上是矛盾的,所以在追求效率的过程中,只有最基础的生存环境属于right(当然,现实中这个都不满足,那是另外一个问题),拥有获取稀缺资源的权力都可以视为一种特权。换句话说,获取需要trade-off,还是只需要“人”这个前提。社会资源cover的部分,也可以这么说。这种right是很基本的权利,也是“神圣不容侵犯”的部分。在此之上,都可以视为不同级别的特权。我们往往只是关注比较高级别的特权,而将自己获得的很多特权视为理所当然,我觉得这是相当“危险”的一种想法。
就我个人观点,这里的“危险”在于,究竟将什么视为“应得”之权利。不可否认,权利随着社会发展在不断变化,反过来说,权利的范围也受到社会发展的制约。获取某种特权的代价是否均等,这个“公平”是否应当从个体视角来考虑,都是需要讨论的前提。以个人视角看待社会公平,难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但是目前人类社会并不是依靠“现在”来决策,而是依靠“预期”。社会层面真正应当改变的,也应当是预期而非“现在”。至于个体层面,则需要在两个维度上都进行努力,才有可能达到目的。
基于性别的特权:女孩子可以哭,男孩子不能哭。
有些是天生的有些是习得的。比如中产以上家庭的小孩普遍英语口语更好,这种特权不是与生俱来的。与生俱来的性别特权,大概就是“男生贪玩没事”“闯祸没事”“男生都聪明只是开窍晚”一类的吧。
多了去了,男人可以晚上出行不用担心安全问题,出门旅游为了省钱可以找便宜的住处,在外面喝酒也不必担心有人在他酒里下迷药,出去泡夜店不用怕被强奸,天气热的时候还能光着上身在街边撸串。
是人类摸索人道主义过程中的习得。
小到入门时讲究绅士风度的女士优先、西餐礼仪中男士帮女士拉开座椅,大到泰坦尼克号沉没时人道主义的妇女儿童优先上救生船…生活中还有很多,比如我们会经常在故事中看到―爸爸望着襁褓里的妹妹温柔的对年幼的哥哥说:“从今以后我们要一起保护妹妹噢!”
看来大家各有不同的观点,5月份我们的在线读书会读了一本书,是一位美国白人异性恋男性社会学家写的《性别打结》(台湾群学出版社2008年版),他在其中给到特权的定义是:
不可能有人能够放弃特权“跳出”体系之外。人一定是在体系之中,唯一的问题是人们以挑战现状或增强现状的方式来成为体系的一部分。特权不是一种可以取得或选择不去取得的东西。特权是社会给予我们的东西,除非是去改变给我们特权的制度,不然它们就会一直持续运作,不管我的意图是高尚或平权,我一直拥有特权。(P153)
维基百科给出的定义是:
In sociology, privilege is a concept used for certain rights or advantages that are available only to a particular person or group of people. The term is commonly used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inequality, particularly in regard to age, disability, ethnic or racial category, gender, gender identity, sexual orientation, religion and/or social class. Two common examples involve having access to a higher education and to housing. Under a newer usage of the term, privilege can also be emotional or psychological, regarding comfort and personal self-confidence, or having a sense of belonging or worth in society. It began as an academic concept, but has since become popular outside of academia.
野生翻译一下:
在社会学领域,特权是描述仅一个人或一群人特有的权利或优势的概念。该术语一般用于社会不平等的语境,特别是关于年龄、残障、民族或种族、性别、性别认同、性取向、宗教和/或阶级。两个通俗的例子包括对高等教育和住房的获取机会。在新用法中,特权也可以是情绪的或者心理的,关于舒适和个人自信,或者社会归属感和价值感。它最初是一个学术概念,但是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学术圈外的流行词语。
纽约时报的一篇文章指出:Privilege一词被用作现在社会化广泛使用“特权”的定义是从1988年卫斯理安大学学者Peggy McInstosh的论文《白种特权和男性特权:妇女研究工作中关于通信解读的个人经验》(White Privilege and Male Privilege: A Personal Account of Coming to See Correspondences Through Work in Women’s Studies)的广泛传播和讨论开始的,可见它被意识到是多么晚近的事情。
我一开始想到这个题目是在电影院看完《黑豹》以后,在女厕所排着长长的队,而男厕所那边随到随上,让我深刻感到了性别的特权。再去理解黑豹作为一部演员阵容几乎全是黑人,并且故事主线是非洲某个国家的技术高于其他国家,并且最终作为救世主拯救世界的电影,多么有趣地反讽了白人中心主义的电影作品。
由于可能会有人说“我们不搞西方那一套”,所以我又到国内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上查找了一下,百度百科给出“特权”的定义如下:
特权,又称自由权,意味着主体可以针对某一客体采取其想采取的行为。
百度百科给出“特权主义”的定义如下:
特权阶级,是指在社会上享有比普通大众更多权利的人群。现在往往是指由于社会制度不公所衍生的特殊阶层,通常是指官僚、富人有享有的特殊权利。 亦可指一种政府型式,其主要权力掌控于因出身或财富而拥有崇高地位的人手中。……在众多的社会主义国家中,普遍存在特权阶级,他们主要是执政党的官僚以及其亲人或亲信,这个阶层有时还包括军队、执政党员。
我相信你也有你自己的观点,欢迎你留言跟我们讨论!
备注:
-本文所有图片均来自google image搜索"privilege"或者"male privilege"
-纽约时报文章链接:https://www.newyorker.com/books/page-turner/the-origins-of-privilege
-Peggy McInstosh论文:http://www.collegeart.org/pdf/diversity/white-privilege-and-male-privilege.pdf
-百度百科“特权”定义:https://baike.baidu.com/item/特权/2357915
-百度百科“特权主义”定义:https://baike.baidu.com/item/特权主义/10744381
-所有观点均为回复者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观点。
-给我留言讲出你的观点吧!
打赏码在此,请客官赏点饭钱吧!
---------------------------------------------
请扫描下面二维码关注“我们与平权”,也可在微店购买产品支持我们哦!